看到標題不要誤會這是什麼護膚、美容廣告,而是想討論一下美國7呎白人與歐洲7呎白人,誰比較獲青睞的話題。
其實這個想法在我腦裡已有一段時日,直到近來看到圓球「NBA相關話題討論版」有關「越來越多美籍白人7呎球員了」的討論串,才定下心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。
在分享我的看法前,先要提供一個資料讓大家參考,這是我在2005-06年球季所收集有關「美國白人球員vs.外籍球員」的比較表:
從這個表格上的數據顯示,過去15年來,NBA(以開季登錄名單為主)中的白人球員持續呈現下滑現象,外籍球員則愈來愈大舉入侵,兩者的比例已從15年的4:1轉變成目前近乎1:2,這樣的消長實在驚人。
依照這個數據,再來探討「美白好?還是歐白好?」,應該不難發現,美國7呎白人能夠躍上NBA大舞台者,就像美國白人球員在NBA一樣,已快成了稀有動物;人數佔外籍球員之大宗的歐洲7呎白人,則隨著NBA「全球化」腳步,愈來愈有成為主流之趨勢。
若以即將在今年投入NBA行列的新秀為例,共有3位美國7呎白人,分別是2007年首輪的國王7呎Spencer Hawes、七六人7呎Jason Smith與第二輪的公牛7呎Aaron Gray;歐洲7呎白人則有4位,分別是2007年第二輪的爵士7呎Kyrylo Fesenko(烏克蘭)、2006年首輪的巫師7呎Oleksiy Pecherov(烏克蘭)、第二輪的勇士7呎2吋Kosta Perovic(塞爾維亞)與2005年第二輪的魔術7呎Marcin Gortat(波蘭)。
若你有關心近幾年選秀,不難發現,「美白」只不過是今年選秀稍為爭口氣,出了3位7呎長人,2006年與2005年選秀皆量產數皆掛零,最近一位在選秀會上冒出來的「美白」是2004年首輪的超音速7呎Robert Swift。如果要「灌水」美白一下的話,2006年第二輪的快艇6呎11吋Paul Davis也可算上一位。
同時間所量產的「歐白」則明顯多過「美白」,分別還有2006年首輪的暴龍7呎Andrea Bargnani(義大利)、2005年第二輪的籃網7呎1吋Mile Ilic(塞爾維亞)與騎士7呎3吋Martynas Andriuskevicius(立陶宛),另外還有2005年選秀狀元的公鹿「澳白」7呎Andrew Bogut(澳洲)。反正不管是「歐白」、還是「澳白」,都比「美白」更獲NBA青睞。
如果同屬「歐白」的Koufos也在大一即冒出頭提早進入NBA,那麼NBA明年選秀的「歐白」與「美白」之爭,似乎又高下立判。
By 艾迪 End.
留言列表